西周

青铜贝、古代空首布
春秋
晋:古代空首布
战国
齐:齐刀、齐圆钱三种
燕:明刀、针首刀、齐明刀、一化、明化、明四、方足布
秦:重一两十四铢、两锱、文信、长安、半两
楚:印子金、连布、殊布当十、蚁鼻钱
赵:尖足布、方足布、圆足布、三孔布、直刀、圆钱
韩:锐角布,方足布
魏:桥足布、方足布、圆钱
中山:大尖首刀
东周:东周圆钱、东周方足布
西周:西周圆钱
西汉
高祖(刘邦)前206~前195三铢半两、榆荚半两
惠帝(刘盈)前194~前188
少帝(刘恭)前187~前184八铢半两
少帝(刘弘)前183~前180五分钱(六铢半两)
文帝(刘恒)前179~前157四铢半两
景帝(刘启)前156~前141
武帝(刘彻)前140~前87三铢、郡国五铢、赤仄五铢、上林三官五铢
昭帝(刘弗陵)前86~前74昭帝五铢
废帝(刘弗贺)前74
宣帝(刘询)前73~前49宣帝五铢、小五铢
元帝(刘大)前48~前33四出五铢
成帝(刘骜)前32~前7
哀帝(刘欣)前6~公元1
平帝(刘刊)公元1~公元6
(刘婴)公元6~公元8
新
王莽9~20契刀五百、货布、布泉、货泉、一刀平五千、六泉十布(小泉直一、幺泉一十、幼泉二十、中泉三十、壮泉四十、大泉五十、小布一百、幺布二百、幼布三百、序布四百、差布五百、中布六百、壮布七百、第布八百、次布九百,大布黄千)
更始帝(刘玄)21-23更始五铢、
公孙述
铁半两、铁五铢
东汉
光武帝(刘秀)23~57建武五铢
明帝(刘庄)58~75五铢
章帝(刘怛)76~87五铢
和帝(刘肇)88~105五铢
殇帝(刘隆)106~106五铢
安帝(刘佑)107~125五铢
少帝(刘懿)125五铢
顺帝(刘保)126~144五铢
冲帝(刘炳)144~145五铢
质帝(刘缵)146~146五铢
桓帝(刘志)147~167五铢
灵帝(刘宏)168~189五铢、中平四出五铢
废帝(刘辨)189
献帝(刘协)190~220五铢、董卓五铢(无文小钱)
魏
文帝(曹丕)220~226
明帝(曹睿)227~239魏五铢
齐王(曹芳)240~254魏五铢
高贵乡公254~260
元帝(曹奂)260~265
吴
大帝(孙权)222~252大泉五百、大泉当千、大泉二千、大泉五千
会稽王(孙亮)252~258
景帝(孙休)258~264
末帝(孙皓)264~280
蜀
昭烈帝(刘备)221~223蜀五铢、太平百钱、世平百钱、太平百金、定平一百
后主(刘禅)223~263直百五铢、直百、直一
西晋
武帝(司马炎)265~290
惠帝(司马衷)290~306西晋五铢
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