鸡鸣茅屋夜,人迹板桥冰。这句诗大概大家都曾听说过,读完之后,会发现它有一种很亲切的意境,这种意境可能是源于它的真实、生活化,非常具有画面感,山与云与景完美结合,形成一幅和谐画面。

鸡鸣茅屋夜,人迹板桥冰。两句出自《商山早行》,它的作者温庭筠是唐代诗人、词人,温庭筠是宰相温彦博的后裔,出生在书香门第的他,才思敏捷,才智双全,在家族中深受长辈们的喜爱,这首《商山早行》就是他智慧的结晶。
《商山早行》
作者:温庭筠(唐)
晨起动征铎,客行悲故乡。鸡鸣茅屋夜,人迹板桥冰。槲叶落山路,枳花明驿墙。因思杜陵梦,凫雁满回塘。
第一句先写黎明起床,天色尚早,但是此时此刻,车马的铃铎已震动;伴随着一种游子悲思故乡,自己已经开始踏上遥遥征途,早行之景与情,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;第二句动静结合:听鸡鸣嘹亮,看茅屋沐浴着晓夜的余晖;板桥弥漫清冰,先行客人足迹行行;这里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,为作者即将离开的心情再进行烘托。
第三句写枯败的槲叶,落满了荒山的野路;淡白的枳花,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,这是一幅十分唯美的画面,闭上眼睛,漫步于乡野小路,静静地看着花开,抒发了诗人平和的心境;第四句作者开始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,补出了夜间在茅屋里思家的心情,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;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。
鸡鸣茅屋夜,人迹板桥冰,为何会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?
浏览完上面的分析之后,不难发现,作者所描写的景物十分众多:鸡、鸣、茅、屋、夜、人、迹、板、桥、冰;高达10种,区区两句诗便写出如此多的意象,意象的种类和数量一多,自然画面感也就更加的明显,例如鸡和鸣结合起来,就会让人想起雄鸡引颈啼鸣的形象,同理,茅屋、人迹、板桥的组合,也会使人联想到不同的画面。
为什么说温庭筠的《商山早行》是一首非常唯美的诗?
一、意象丰富,色彩鲜明
两句诗皆用名词,代表了十种景物,内容涵盖丰富,画面的多重组合,可以形成各种景象,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,让人不由自主的就在脑海里生出具有生活气息的情调来。
二、情感真挚,生活气息强
旅途早行的景色,门前的鸡鸭叫声,乡间的小路、路边的花朵,都是非常具有生活气息的景物,生活化的东西往往也更具有亲切感,感情更容易贴合读者,在一幅唯美的图画之中,难免会让人真情流露,在这首诗里面正是这样的体现。